数据跨境流动能否抑制国际贸易逃税——来自海关信息交换的证据

2024-05-06 20 1.56M 0

  摘要: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税收流失十分严重,国际贸易中尤为如此,数据跨境流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提出增值税自我执行机制的边境失效问题,然后以“中国-新西兰原产地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为例,考察海关信息的跨境流动对国际贸易中增值税逃税的抑制作用。基于2014~2021年中国和新西兰各自报告的HS6位码层面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海关信息交换系统运行之后,相比于非消费品类别,逃税可能性更大的消费品类别的逃税规模显著下降。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其他诸多干扰因素以及多项检验下均保持稳健,这意味着海关信息交换能够显著抑制国际贸易逃税。机制分析发现,海关信息交换主要通过抑制低报价格渠道减少逃税,而非抑制低报数量渠道或错标HS分类渠道。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本文提出重点关注消费品类别逃税、扩大海关信息交换国家范围以及重视数据流动的税收征管价值三条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1. 海关税收征管与处罚制度

  

  2. 智慧海关建设与海关信息交换

  

  3. 中国-新西兰贸易与海关信息交换

  

  (二)理论分析

  

  1. 增值税制度设计的边境失效问题

  

  2. 海关信息交换的逃税抑制作用

  

  三、实证模型与数据

  

  (一)实证模型设定

  

  (二)数据与变量说明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海关信息交换的逃税抑制效应检验

  

  1. 基准回归

  

  2. 动态效应分析

  

  3. 安慰剂检验

  

  4. 考虑增值税税率的三重差分估计

  

  5. 政策识别排他性分析

  

  (1)增值税税率变动

  

  (2)协定关税税率变动

  

  (3)HS分类方案变动

  

  (4)贸易成本变动

  

  (5)贸易时间变动

  

  (6)贸易结构变动

  

  6. 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2)替换被解释变量

  

  (3)使用平衡面板数据

  

  (4)剔除征收消费税的产品类别

  

  (5)剔除MFN和FTA相同的产品类别

  

  (6)剔除离群值

  

  (二)海关信息交换的作用机制分析

  

  1. 低报数量/重量渠道

  

  2. 低报价格渠道

  

  3. 错标HS类别渠道

  

  4. 产品异质性视角的再检验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蜀ICP备190128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