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资助逆向激励的考察

2024-05-06 30 1.84M 0

  摘要:本文通过匹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与成果信息,构建了衡量学术研究逆向激励的指标。自1992年,样本中兼项人员占比从接近0增长至8%,挂名人员占比从60%下降至40%;自2007年,高质量论文占比从25%快速提升至近70%,专利授权率和转化率分别始终保持在90%和14%左右。利用2011年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结构改革,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发现改革总体呈现正面效应。增加经费投入产生了减少兼项的正向激励,对挂名无显著影响,提升了论文数、专利数和高质量论文占比,但降低了专利授权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兼项和挂名会削弱经费投入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竞争博弈是导致逆向激励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经费投入在激烈竞争的依托单位、学科和人员类型上呈现更强的逆向激励作用。本文对合理激励科研人才、深化改革科技体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政策背景与理论假说

  

  (一)政策背景

  

  (二)理论假说

  

  三、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说明

  

  (二)模型和变量设定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结果

  

  (二)项目产出影响机制分析

  

  (三)异质性分析

  

  1. 依托单位异质性

  

  2. 学科异质性

  

  3. 项目负责人异质性

  

  (四)稳健性检验

  

  1. 标准DID估计

  

  2. 排除极端值担忧

  

  3. 排除其他事件干扰

  

  4. 替换被解释变量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蜀ICP备19012879号